永久伊甸院福利院2023跳转_已满i8点此进入i3进入7y7y_大象一品一区一品精区下载

生态是第一标准———记上海紫竹科学园的发展之路(人民日报2005.8.23))
《人民日报》 2005-08-24 4147

想像一下这样的工作环境:透过办公楼窗户随意一瞥,几湾清水镶嵌在成片的绿地中;从办公室出来随便一转,银行、购物中心、美食城等各类设施一应俱全;一路之隔的便是两所著名学府,工作之余去“充充电”;黄浦江近在咫尺,可与客户在江边的欧式楼台里“煮酒论英雄”;街边风情别具的公寓,就是温馨的小家……

这样的构想正在上海市闵行区紫竹科学园付诸实施。

规划先行:坚持生态高标准

2002年6月25日,紫竹科学园在上海闵行区的东南一隅破土动工。当时不少人曾担忧该项目会变成又一个“圈地运动”,“幸亏我们目标和信心没有动摇,‘生态、人文、科技’的理念被贯彻到园区的每一个角落,如今,独特的规划成为吸引企业的最主要原因。”园区负责人如是说。

生态化理念是紫竹科学园的一大特色,它以流动和绿化网络为主题,营造知识信息流动、人员交流的氛围,强调人与自然、工作与生活的和谐发展。经过3年建设,紫竹科学园已建成80多万平方米绿地、总长30公里的道路网络、25公里长的河道,以及水、电、路、通信、排污等设施和配套项目工程,塑造了良好的园区生态环境。位于黄浦江上游段的园区滨江大道景观体系也正在逐步形成,建成后将是一个集景观与防汛功能于一体的生态走廊,犹如镶嵌在黄浦江第一弯上的森林彩带,目前,1.1公里的样板段已建成。

园区对产业定位的规划也独具特色,进驻紫竹园的企业大都是新兴产业的研发基地。“对进驻企业,我们也用生态标准衡量。”园区工作人员介绍,由于进入的门槛高,很多不符合园区产业定位和环境标准的企业被拒之门外。去年,紫竹园的招商有了明显突破,生态理念一步步变成现实。

科技引领:高科技产业集聚

今年6月28日,上海力芯集成电路制造有限公司等6家知名企业在紫竹园破土动工;7月11日,上海微创软件公司的微创大厦奠基;8月1日,英特尔渠道产品总部正式落户紫竹园……截至目前,园区共吸引外资15亿美元,内资30亿元人民币,各类意向投资总额超过35亿美元。

这些企业的入驻是紫竹科学园依靠清晰的产业定位启动发展引擎的结果。“科教兴市”的第一要素是创新,高标准推进研发基地建设、催生科学发现和技术原创成果,是紫竹园区挖掘创新潜力的重要举措。目前,园区的研发基地以微电子技术、软件技术、光电子技术、数字技术、新材料和生命科学6大类产业作为主导产业,并建设电子IT园、生命科学园和新材料园等子园区,重点引进国内外知名企业的研发、设计中心等创新主体,形成一批具有自主创新能力的高科技产业的集聚基地。

为了使高科技产业的集聚从“物理堆积”向“化学反应”转化,紫竹园着力提升软环境。目前,园区正大力促进EDA平台、IP库平台、设计企业孵化中心、多项目芯片加工服务中心和创业投资中心等技术支撑平台建设,为入园企业的创新研究提供全方位的技术支撑。同时,在政府的支持下,园区还为入驻企业提供审批、工商注册、政策咨询、高新技术成果转化、产权交易等一站式服务。去年4月,园区通过了质量管理体系和环境管理体系的双认证,成为上海第4家“双优园区”。

教育支撑:培育战略性人才

紫竹科学园成立两周年之际,紫竹信息数码港正式投入使用,以集成电路设计和软件开发为主业,构建形成产业链基地和研发基地。引人注目的是数码港的空间结构:东面是上海交通大学,西面是华东师范大学,整体呈半圆形聚宝盆状。据介绍,这是为了体现知识与人才从大学校园向研发基地聚集的理念。

将高校引入园区,不是紫竹的首创,却是它的标志性特征。大学校区明年建成后,将汇集百名两院院士、千名教授和万名科研人才,成为有吸引力、有影响力的人才高地,还有总数5万名以上本科生、研究生和博士生的后备人才储备。

引入大学校区,不仅可以持续提供研发人才,更是实施“科教兴市”战略的重要措施。一位入驻企业的部门经理告诉记者:“选择紫竹,不仅因为它提供了适合企业发展的生态环境,更重要的是它为企业的孵化、成长、扩大奠定了人才基础。”

根据校企共建协议,上海交大和华东师大将按照紫竹园要求定向培养企业专业人才;企业可利用高校科研资源,共筑研发平台,共享研发成果。同时,园区建立了大学专家、教授到研发基地兼职的柔性流动机制,也为博士、硕士等高层次人才提供各种实践机会,促进大学的人才培养与园区产业的协同发展。这恰恰印证了紫竹建设“校区、园区、社区”三区联动现代化科学园区的理念。

稿件来源:2005年08月23日 《人民日报》

共和县| 西畴县| 焦作市| 文昌市| 桐梓县| 株洲市| 桐柏县| 洪雅县| 夹江县| 儋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