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竹高新区是上海除了张江以外的另一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成立13年来,紫竹高新区已经收获了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园区、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等多个称号,并吸引了多个500强研发中心和地区总部入驻,产业集群效应日益明显。不过园区内的企业同样面临着人才和资金等方面的困境。随着上海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的方案出台在即,紫竹的企业、整个高新区又有着怎样的期待?2015年5月24日东方卫视与新闻综合频道对此进行了专题报道:
2004年入驻紫竹高新园区的申联生物医药专注于动物疫苗研发,公司开发的猪口蹄疫O型合成肽疫苗获得了农业部颁发一类兽药证书,是全球第一个获得注册的口蹄疫合成肽疫苗。药品上市后大获成功,预计今年销售额将达到2.5亿元,然而这样一家高科技企业目前拥有的研发技术人员大多仍然依靠研究所农业大学合作,在上海的研发团队只有7人,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在于来沪人才配套问题很难解决。
聂东升 申联生物医药(上海)有限公司董事长:“如何促进更高端人才向上海市整个上海流动,我觉得应该再有所创新,再针对科创类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应该我觉得要分类,根据贡献的大小,根据对新产品开发的成果多少,能够适当地有一些额度的照顾。”
骆山鹰 上海紫竹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副总经理:“这些高科技人才,通过他的研发,专利发明和市场化的运作,可能会成为一个收入比较高的人才,但是收入高的同时税赋也高的话,对他来说发明创造的激情和内在原动力是不足的,如果能够把这部分人通过自己的技术发明和成果转让得到的收入减轻税赋,这无疑是起到很好的引领作用。”
张帼霞 东方卫视记者:“对于中小型的科技企业来说,人才和资金无疑是他们想要持续研发和做大做强的两块重要的基石,借着上海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的契机,紫竹高新区的企业除了期待更加完善的人才聚集政策,他们还希望获得更加畅通的融资渠道。”
至纯科技是最早入驻紫竹的企业之一,主营业务是为半导体、微电子、生物制药企业提供高纯度气体和水,10年来团队从7人扩充到200余人,销售额连翻10倍,从300万元扩张到3亿元,即使如此公司也在为融资头疼,目前公司有近1/4的人员专注于研发不产出,研发成本要靠每年的利润来覆盖,加上生产线即将落户上海,企业生产再持续投入,这使得企业对资金尤为饥渴,对此公司在上交所递交的上市申请却经历了漫长的等待。
蒋渊 上海至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我们首发已经等了三年多了,这个阶段当你在排队的时候,你也不能去开启新的融资。”
随着上海建设科创中心的实施意见呼之欲出,蒋渊期待,未来对企业的营利要求相对宽松的新兴版能登录上交所,从而降低向他们这样的中小型企业的融资难度。
蒋渊 上海至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如果有一些新兴的板块,看到我们这一类企业的特征的话,其实是给这一类的企业打开了一个很好的通道。”
除了人才和融资方面的创新,科创中心的建立还需要对现有制度的突破,更好运用杠杆集聚科创元素激发科创活力。
骆山鹰 上海紫竹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副总经理:“从更长远来看,政府是不是可以制度上,从根本上,从机制上给中小企业更多机会,让他们到市场的海洋里去试试水,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对紫竹高新区来说是一次千载难逢的好机会,也是我们非常期待的事情。
2015年5月24日东方卫视《上海紫竹园区:期待中心建设方案突破人才、资金瓶颈》
http://www.kankanews.com/a/2015-05-24/0016795750.shtml
2015年5月24日新闻综合《期待制度突破,激发科创活力》
http://www.kankanews.com/a/2015-05-24/0016795895.shtml